直升机租赁低空旅行的可行性发展趋势,当前的国内低空旅游消费还处于一个飞行体验、满足好奇心理的阶段。对于通航企业来讲,单纯以低空旅游项目获取利润比较困难。因此,除了要有合适的景点和开展飞行的基础配套设施之外,后面还要有让客户飞完以后留下来、玩下去的配套业务,在单纯的飞行游览之外附加更多其他产品或主题,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构建以低空旅游为核心环节,延伸体验服务环节,因地制宜开展培训、作业相关的配套业务体系。
一方面,根据各地旅游资源,增加飞行模拟、飞行表演、文化产品等,并将引进飞机驾驶培训、私人飞机托管服务等,延伸拓展低空旅游衍生产品系列。另一方面,还可引入航空用品销售、飞行影音享受、航模表演等,增强业务的客户黏性与回头率,从周边衍生项目取得投资回报,有助缓解通航企业的运营压力。
此外,在淡季可承担有偿的航空运动、森林防火、紧急救援、科学考察、商务飞行等任务,扩展至航空护林、通勤航空、航遥物探、人工降雨等各个方面,也可承接婚庆蜜月、广告宣传、会议会展、演艺娱乐、企业年会等业务,拓展经营范围实现“叠加效应”,形成有效的低空旅游产业链生态体系。
低空游项目必须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开展,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国家民航局现已出台了关于空中游览、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的咨询通告,国家相关部门还要编制低空旅游发展规划、服务标准、管理规范与低空旅游手册等制度体系,并融入安全管理内容。
各地科学规划低空旅游线路选址发展适宜本区域的低空旅游项目,建设完善的低空旅游地面服务设施,加强低空旅游从业人员的资质能力建设工作,如机务人员、乘务人员,坚持带证上岗,并对低空旅游消费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健全低空旅游项目执行资质审批制度,出台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制定低空旅游的高度、空域、飞行管制等要求,飞行服务站FSS系统建设和管理规定和全国通用航空图,确保低空飞行合法有序飞行。
低空旅游运营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空管委、民航局与旅游局对低空开放、低空旅游的相关规定,摆正安全和效益的关系,严守安全底线,必须加强低空飞行风险管控,预先防范飞行安全隐患,注重游客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强化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与消费者的安全培训,
从SOP(标准操作程序)、各种操作手册,到运行程序、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检查督促机制,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建设低空旅游运营企业的通航SMS安全管理体系,使低空飞行有序、合法的发展,树立与巩固社会公众对低空旅游的信心与安全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通用航空的大众化发展,我国的旅游形态正在由游山玩水看风景的观光旅游,逐渐向自由放松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旅游过渡,空中游览、飞行体验等低空旅游领域具备潜在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基础。低空旅游作为新兴的高端旅游项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航空消费文化的培育与传承。
为了培育低空旅游市场,应结合航空文化科普组织广泛深入的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社交软件等工具科普飞行体验知识,通过多种渠道使社会大众感受和参与到航空活动,引导更多的人真正喜欢飞行,提高百姓对低空旅游的认知度、认同度与喜爱程度,全方位营造航空文化氛围。
低空旅游项目的营销除了与各大旅行社、会展、年会合作外,还应利用”O2O 线上线下“和”互联网+“等概念,加强与电商销售平台的合作,搭建低空旅游产品的销售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将低空旅游影像立体化地传播出去,建立运营企业与手机客户端的直接联系,向游客推送空中旅游产品信息,快速提升低空旅游的产品推广速度和社会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