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航空发源于美国,它是专门为了方便偏远地区的村镇、社区、矿山等地居民日常出行和经济往来的航空运输方式,其特点是使用30座左右的小飞机以定期或不定期航班的方式高频次的往返于飞行距离通常在400公里以内的客源地机场和支线或部分干线机场,通勤航空可谓支线航空中的支线。通勤机场则是为通勤航空而设,机场要求不高,跑道长度也不长。
通勤航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发展迅速,除发源地美国外,还有日本、巴西和新西兰等国的通勤航空业也非常发达。1985年,日本琉球群岛政府、日本跨洋航空公司(后归入日本航空公司)联合一些其他投资方成立琉球通勤航空公司,以冲绳那霸机场为基地,开通了飞往琉球群岛和奄美群岛的定期航班。机场经理兼任消防员,机务放行人员在机坪上也要协助搬运货物等。
通勤机场的特点:
1、最贴近客源的民航运输。
通勤机场的服务对象很有针对性,大到一个村镇,小到一个居民社区、厂矿企业。这种和客源地的“零距离”是干线和支线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特殊地区的最经济出行方式。
在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通勤机场保证了出行。
3、通勤机场设施简易。
出于降低飞行成本的考虑,通勤航空公司往往会使用小型螺旋桨式飞机,如:SAAB340、BEECH、AN24、新舟60等机型。这些小型飞机对机场设施的要求比较简单,2B级别的跑道就可以满足其起降。
4、通勤机场运营维护成本低。
由于通勤机场规模小、客流量不大,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做到一专多能。